结构性“用工荒”将成为常态

2011年2月14日

消息来源: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11-02/14/content_1264187.htm

大洋新闻 时间: 2011-02-14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邓仲谋

2011职场字典 荒

  2010年初,“用工荒”席卷南粤,广州劳动力市场至少短缺15万工人。现在,又到一年开春之时,珠三角是否会重演去年末的“用工荒”?来自相关部门的数据显示,今年全省的用工缺口达到100万,与往年相比,虽然没有大起大落,但结构性“用工荒”还是存在。

  自2004年以来,阶段性的缺工现象就在沿海地区出现,并演化成“用工荒”。有迹象显示,“用工荒”已不是岁末年初的季节性偶发现象,今后有可能成为一种常态和必然。这种现象说明,靠廉价劳动力推动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时代已经结束,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已是公认的趋势。

  以往的“用工荒”都集中在春节后的二三月间,而且表现为季节性用工短缺。现在,“用工荒”开始向年初、年中、年尾等不同时段“蔓延”。数据显示,广东省2006年劳动力短缺250万,虽然在2008年下半年开始的全球经济危机让用工需求急剧下降,但到2010年年初,“用工荒”再次席卷珠三角,2010年底,广州不少服装制造企业又传出用工吃紧的现象,接着,物流、酒店、餐饮等服务行业也在年关到来之际出现用工短缺。“用工荒”已变成一种常态,这对于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是一种长期的挑战。

  今年的春节比去年来得早,“用工荒”也比去年有所提前。有关人士预计,今年的第一波用工高潮将出现在节后上班的第一个周末,也即是2月12日~13日左右;第二波用工高潮将出现在元宵之后的第一个周末,也就是2月19日~20日左右。而本报隆重推出的“招聘黄金月特刊”也将在2月21日出街。可以说,整个“用工荒”形势比去年提前10天左右。

  本版撰文:记者邓仲谋

  用工形势

  用工缺口100万

  不会大起大落

  春节后的用工形势到底怎样?一位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网友很着急,解决用工荒是他所在的公司目前的当务之急。他在网上发帖,向各路专家求解解决“用工荒”的“良策”。根据对在粤的500多家企业和整个珠三角地区人力资源市场的监测数据,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负责人表示,今年广东农民工回乡过年的人数大概是800万到900万人。总的情况比较正常,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预计今年用工缺口是100万左右,主要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用工量比较大的加工型企业。100万缺口相当于用工的3%至4%,属于正常的数字。但来自中国纺织协会的调查,这个数字被大大低估,广州、东莞等地区节前的缺工人数已经超过200万人,节后情况会更严重。

  “农民工回流”数量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用工荒的大小。随着珠三角与内地薪资差距的缩小,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在家就业,甚至一些大学生也“逃离北上广”,栖息在二、三线城市。某人力资源机构发布的“异地工作者春节返乡”调查报告显示,有3%的人不回节前工作所在的地方,准备在家发展。

  部分企业年前已计划

  工资涨10%抢人

  为了应对节后的“用工荒”,广东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可谓“用心良苦”。节前,广东宣布从2011年3月1日起上调全省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提高18.6%,其中广州调整后最低工资标准为1300元/月,位居全国首位。虽然大多数企业的薪资水平都超过了1300元的最低工资标准,但政府调高最低工资标准对于吸引劳动力,缓解用工紧张的现象,无疑是一粒“速效丸”。

  与最低工资标准相比,来自市场的力量直接推动了企业加薪。一些企业在年前就已做好计划,将节后招工工资上涨10%左右。这种“用工荒”下“不进则退”的市场法则,将使一部分优质企业可以吸引劳动力,而另一部分产品附加值低、议价能力弱的中小企业,更加处于竞争弱势,招工更难,用工更荒,最终被淘汰或转移升级。

  临时工、劳务派遣工越来越多

  回顾广州的用工环境,除正式的企业用工之外,还有两类用工形式在近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甚至到了过度泛滥的程度。

  一类是以花都狮岭、增城新塘、海珠瑞宝等地为代表的游工市场,也叫临时工市场。有人称,这是2008年金融风暴的后遗症导致的。一些工人认为进厂打工远不如做临时工,一些工厂为了生产只好每天去请临时工。于是,工人与工厂之间每天都在“谈判”,围绕着工资、福利待遇等问题进行角力。在用工荒下,游工市场无疑是一种“内耗”,工人虽然可以获得一时的自由和较高的单价,但却没有任何保障。工厂疲于奔命去招工,既加大了用工成本,也无益于长远发展。

  另一类是以开发区为代表的庞大的劳务派遣市场。这是一个随着《劳动合同法》出台而新兴的用工方式。企业大量使用劳务派遣工人,不仅用工灵活,还可以降低成本,减少或规避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广州市有关部门曾对劳务派遣用工进行了联合调查。调查显示,广州市企业普遍存在生产一线岗位使用劳务派遣工的现象,一些企业的劳务工占职工比例已近一半。“用工荒”进一步刺激了企业使用劳务派遣的数量与规模,这种滥用劳务派遣的现象,值得社会引起警惕。

  求解“用工荒”

  “用工荒”事出有因,求解也有法。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专家都提出了许多解决“用工荒”的金玉良言和应对之策。

  最有效招数: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用工荒”的原因之一是农民工的工资长期过低,珠三角与内地的差距仅在200~400元之间。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是一个信号,是政府应对“用工荒”的一个调控手段。广州现在的最低工资标准是1100元,3月1日执行新标准之后,广州最低工资标准将提高到1300元。

  但是1300元的最低工资标准是不是社会承受的上限,有评论认为,最低标准仍有提升空间。去年,广州的社会平均工资为4101元/月,按照国际惯例,最低工资约为平均工资的40%,如此广州市最低工资标准应为1640元/月。

  最根本招数:给农民工公平和尊严

  要想解决“用工荒”,光靠涨工资是孤掌难鸣的,还要多管齐下,解决“用工荒”背后的权利荒。这包括养老、医疗等在内的社保缴纳并不尽如人意,子女教育就学无法获得强力保障,各类漠视农民工健康生命安全的“职业病”层出不穷等。解决“用工荒”最根本的招数是给农民工一个公平和尊严的就业环境,这需要公共决策者以更大决心与魄力对症下药,开出良方。

  最新鲜招数:建立“信用档案”

  如何真正破解“用工荒”问题?有政协委员建议,可以建立“信用档案”,这样公司管理者在招聘员工之前就能对他们有所了解。

  有些工人资质很好,“信用记录”很好,企业可以第一时间认识到他的价值,这样就可以给高一点工资,希望把他留住。而那些资质不好的,“不良记录”比较多的,企业也可以及时甄别。

  更重要的是,在这个系统建立之后,企业之间也可以互通有无,让工人们更加合理地流动和工作,从而减少人才浪费的情况出现,应对用工荒的局面。

  最大胆招数:学习福特工资远超平均水平

  有责任感的企业不应该只是满足符合法定的工资底线,而应如美国的汽车大佬亨利·福特所言,“正当的工资不是一个人愿意获得的最低数额,而是劳动力的购买者能够支持的最高工资数。”

  1914年,福特汽车公司开始向其工人支付每天5美元的工资。由于当时流行的工资在每天2~3美元之间,所以福特的工资远远高于平均水平。求职者在福特汽车工厂外排起了长队,希望获得这样的工作机会。高工资使福特的工人摆脱了惰性和生活中的阻力,工人变得更守纪律、更加忠诚、更有效率,旷工率减少了75%,福特公司在上世纪20年代也成为全美及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公司。

  最功利招数:在奖金上做文章

  在现实中,为了留住技术熟练的老员工,招聘足够的新员工,不少老板们在奖金上打起了小算盘。有的将年终奖一分为二,一半年前发,一半年后发;有的派开工利市,有的报销回程车票,还有的设立“介绍新人奖”,带一个新人进厂,奖励多少钱。甚至还有的在节后举行员工大抽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