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线上流淌大学梦 新生代产业工人圆梦北大

2011年9月12日

南方日报

编者按

“脚板底下出新闻”。把笔触、镜头对准普通百姓,倾听他们的心声,感受他们的冷暖,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的众多名篇名作由此而生,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 力。在这次“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南方日报社社长杨兴锋、总编辑张东明等一批老总、老记,带领年轻记者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当中,通过传帮带, 传承南方报人的优良传统,扎实推进“走转改”活动。今天我们推出“老记传帮带”首篇,敬请垂注。

南方日报记者 张东明 段功伟 陈枫

阳光照在西江上,泛着波光,青青的草色掩映着轰鸣的车间。这样的情景与很多人印象中的珠三角工厂不一样。日前,记者一早驱车来到距广州80公里的鹤山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就是要一探这里的新生代产业工人是如何圆梦北大的。

今年上半年,公司1.8万名员工中,有100多人报考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结果有7人考上,另有60多人成为专升本学员。他们得益于团省委、北大、南方报业等共同发起的“圆梦计划”,成为全免费或优惠入读北大的幸运儿。今年秋季,又有50多人报考参与这个计划。

走进精益生产车间,200多名工人正在流水线上制作贺卡。广西女工周春莲不停地将贺卡放在包装线上,多的时候每小时要包装近5000张贺卡。汗珠沁在额头上,她擦了擦,说:“每天要上8小时的班,每2小时轮换工序,不会太枯燥。天气太热时,车间里会放冰块消暑。”

在工人师傅的指导下,记者决定体验一下粘贴贺卡。首先撕下4个小海绵贴,逐一粘到一个玫瑰花小卡贴背面,再把贺卡轻轻压上去,翻过来,就成了一个精美 的情人节贺卡。撕、粘、压、翻,几个动作看似简单,做起来要借巧劲,特别是海绵贴贴到最后一个时,很难用劲。记者5分钟贴了10张贺卡,看看旁边的工人, 一分钟就贴了5张,一天能贴2000多张贺卡,真是心灵手巧。平时一张小小的贺卡,原来是这样做出来的,不容易。

车间科长劳丽霞说,圣诞节临近,西方国家贺卡订单多,大伙要赶工。现在纸张涨价、人工也涨,企业不能再靠简单的加工制作,要靠独特的设计和工艺赚钱。她拿起一小颗人造钻石说:“别小看这个小玩意,粘上一粒,价格就大不一样了。”

都说企业要转型升级,从她朴实的语言中,真切感受到了一种紧迫感。

这不,立体贺卡、动漫主题卡、3D效果贺卡等新产品花样翻新,目不暇接!记者把特制的一张卡片对着电脑摄像头,就能在电脑屏幕上玩游戏,传统的卡片与新潮的网络游戏就这样结合在一起了。

这些产品大多要经过“改善”工序才能出来。负责“改善”工作的杨威来自湖北,在雅图仕工作了10多年。他深有感触地说:“改善工作,是从同事的‘对’ 中找‘错’,不断改进。我作为一个普通的高中生,越来越感到吃力,所以要参加‘圆梦计划’。其实‘圆梦’对我来讲,是了一个遗憾,补人生一个缺,一转眼32岁了,不抓住机会上大学,就不能给自己一个交待。”

杨威说出了大家的心声。中午12时,记者跟随工友来到企业食堂的窗口排队打饭。辣椒炒田鸡、苦瓜炒肉丝、大白菜,两荤一素,6.5元,清爽可口。但也有工友只吃3.5元的套餐,他们说:“反正一荤一素,白饭免费添,也够吃了,要省下钱读书。”

于是,我们围绕读书圆梦聊开了——

湖南姑娘刘琼芳爽人快语,深为自己成为7名北大生之一而自豪。她说,为了考试,工友们都是在晚上和周末读书,一般从8时到11时,有的内容记不住,就录音,一有空就反复听。

“最感人的是这个孕妇学员。”30岁的何小芳当初是挺着大肚子报考的,女儿现在才4个月。她一边带孩子,一边上网看视频赶课程,准备10月份的补考。“时间和牛奶一样是挤出来的,你不读书,每天24小时也过去了。”

“我已经35岁了,到了报名限定年龄,要努力搭上末班车。”皮肤黝黑的程鹏飞是重庆三峡移民,2002年从巫山来到广东。“我和电有缘。因为要建三峡工程发电,我的家乡被水淹了,现在我刚好做机电节能工作,感觉知识和技术到了瓶颈,需要充充电。”

“我考上后,还动员堂妹也报考。”湖南妹子何依琴是公司里小有名气的诗人,她羞涩地说,男朋友在南京读大学,还有两年毕业,“我用学习等待我的爱情”。

……

看着一张张青春的面孔,记者不由得想起自己当年参加高考的情景。张东明说,当年请假备考,考前一个月几乎都在床上度过,拿一块木板当书桌,满床堆着书,盘腿坐着,累了就躺一下,早上5时半起床到河堤边背书。

30多年过去了,很多东西都在变,但有一样道理是不会变的:知识改变命运。小到一个人、一个企业,大到一个地区、国家,都需要用知识寻求改变,用创新赢得尊严。就是一张贺卡,也有做不完的创意新文章。

广东现有3000多万农民工,大部分都是“80后”、“90后”,他们渴望融入城市,但又很难逾越横亘在他们面前的制度、文化之墙。如何让他们通过知识来提升自我、实现梦想,是广东实现发展转型与社会管理创新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在一张贺卡、一个车间、一个公司、一个个体身上,我们看到了珠三角这个“世界工厂”面临的压力与活力,还有新生代产业工人顽强生长的梦想。他们希望“圆梦计划”能拓展开来,惠及更多的像他们那样要“补人生一个缺”的年轻人。

是的,这里应该是梦想起航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