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的子弹在飞:人民币升值影响外贸

2010年12月29日

通胀的子弹在飞:人民币升值影响外贸
来源:东方财富网

大中小
  经历了金融危机的历练,2010年,中国外贸规模已恢复至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但就像此前一些专家预测,今年是外贸形势最复杂的一年,将呈前高后低的走势,只能保持“审慎的乐观”。

  事实证明,金融危机后,国际上频发的贸易保护措施已经成为贯穿整个年度的外贸关键词;而人民币升值也俨然成为压在中国外贸企业心头最大的“石头”。双重夹击之下的中国出口贸易企业步履维艰。在巨大的受迫性压力面前,中国贸易如何求存?

  年前部分股有望一飞冲天! 秘闻!行情近期将出现逆转 机构资金流向已发生巨变! 主力资金正密谋全新布局

  Trad(贸易)

  人民币升值影响外贸

  故事:小T是冲在最前线的外贸业务人员,负责接外贸订单,和日本客户谈报价。谈到今年的工作,她说,人民币升值后,订单报价高了,接单难了,利润少了。

  说起人民币升值给外贸生意带来的影响,小T算了一笔账:如果一件衣服销售价是100元人民币,按之前汇率1美元兑6.7元人民币,报价是14.93美元。人民币升值后,报价就要15.10美元。同样一件衣服就贵了0.17美元,原先低成本的价格优势就没了,客户会向东南亚企业分流掉部分订单。从全年看,企业出口订单总量是增加的,但利润少了,尤其是5月和6月接的订单,交货结汇时正好碰到人民币升值。

  “做外贸的利润只有3~5个百分点,人民币一升值,预计的利润就没有了。”小T无奈地说。

  外贸总体已恢复至危机前水平

  经历了金融危机的历练,2010年,中国外贸规模已恢复至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今年前11个月,同比增长了36.3%的中国外贸总值达到26772.8 亿美元,规模已超过2008年全年的外贸总值。如此成绩,其“修复”速度令人满意。中国官方预计,今年全年进出口约为2.9万亿美元,外贸总体已恢复至危机前水平。

  今年中国的贸易平衡状况有所改善,前11个月进口增速高于出口;前5个月进口增幅更是接近六成,约为出口的两倍。中国对日本和东盟的贸易逆差大幅增加,这两个地区是中国第三与第四大贸易伙伴。

  本币升值和贸易保护成壁垒

  然而,在看似华丽的数据背后却隐含着令人无法忽视的隐忧。就像此前一些专家预测,今年是外贸形势最复杂的一年,将呈前高后低的走势,只能保持“审慎的乐观”。

  事实证明,中国出口增速在5月份达到48%的峰值后,连续5个月回落。金融危机后国际上频发的贸易保护措施和迄今为止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已成为阻碍我国外贸复苏的两堵高墙。

  12月21日,在2010年中国与其他国家举行的最后一次高级别经贸对话“第三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上,“贸易保护”再次成为关键词之一。事实上,这仅仅是中国贸易环境所面临的一个微观场景,这个令人生畏的词汇终究贯穿了整个年度的双方对话。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今年前11个月,中国共遭遇来自19个国家或地区发起的56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涉案金额70亿美元。除常见的贸易救济调查外,发达国家还通过其它途径向中国发难,尤其是美国和欧盟。2010年前11个月,美国发起对华知识产权337调查19起、 301调查1起;欧盟针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也大幅增加,前三季度新立案10起,超过2009年全年的立案数量,欧盟已成为2010年对华发起贸易救济调查最多的WTO成员。此外,中国产品还是美国、欧盟、加拿大、日本等各国召回和扣留的重点。

  不仅如此,商务部12月17日发布的《2010全球贸易摩擦研究报告》显示,发达国家还利用自身在环境保护和科技方面的优势,制定更高的环保、技术和劳工标准,以保护环境、食品安全等名义构筑新的技术性壁垒。2010年,贸易保护的形式和手段更加灵活多样,也更具隐蔽性。而贸易占全球贸易近10%的中国,已然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国。

  在针对中国的一起起贸易官司背后,林立的贸易壁垒清晰可见。在这些保护主义围墙的堵截下,中国的出口企业,特别是它们中的小企业的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不少因此被迫减产,甚至倒闭。此外,欧债危机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贸易环境。它给世界经济复苏蒙上阴影,拖延了外需的恢复,它还造成欧元汇率大幅波动,给中国的对欧贸易企业造成巨大的汇兑损失。

  除了来自外界的障碍,人民币升值也俨然成为压在中国外贸企业心头最大的“石头”。在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年内第二次加息的背景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延续近期的持续上行走势。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12月28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6252,连续第六个交易日上行,并逼近此前创下的汇改以来新高水平。

  中国外贸今年所面临的难题,将会一路延续至明年。中国商务部在其发布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中表示,2011年的对外贸易形势不容乐观。报告指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将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由 4.3%下调至4.2%,世界经济复苏放缓使得外需增长动力依然不足。各种要素成本不断上升,在短期内势必会挤压企业的利润空间。

  对此,对外经贸大学中国开放型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何伟文表示,不少美国政客和学者一直对人民币汇率强行施压,希望人民币汇率快速升值,以挽救美国的贸易失衡。人民币汇率问题被美国政治化和国际化,明年这一压力很可能还会加大,企业利润空间将进一步被压缩,形势不容乐观。

  内需外需应协力破墙

  双重夹击之下的中国出口贸易企业步履维艰,在巨大的受迫性压力面前,中国贸易如何求存?

  对内,必须转型。2010年,“转型”成为中国经济最主要的关键词,其中之一就是面临由外到内的转型。金融危机的爆发对过去一直依靠外贸拉动的增长模式提出挑战,过多依靠外需拉动不可持续,靠内需拉动才是稳固的长久之计。世界银行国际贸易问题咨询专家赵龙跃表示,前三季度我国外贸出口总体表现可概括为外需减弱、顺差缩小,这基本上反映了全年的趋势。

  然而,我国外贸出口创造了大量外汇和国内就业,而内需的拉动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少专家建议,即使现在外需市场不稳定、外贸出口遭遇瓶颈,但不能忽视甚至放弃外贸。因此,应该在努力扩大内需消费的同时,稳定出口。

  这也就决定了对外,必须破墙。仍然以贸易为主要增长点的中国必须另寻出口,而从现阶段的努力来看,政府的对外着力主要在四个方面:首先,尝试货币出口。 11月24日,中俄宣布双方决定用本国货币实现双边贸易结算。当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结算货币美元和欧元汇率都剧烈波动时,中国尝试着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规避风险,并通过扩大本币结算打破美元主导带来的不平衡。其次,连接能源出口。9月27日,中俄两国目前最大的双边项目原油管道工程全线竣工。作为一个资源消耗大国,中国尝试直接同资源出口大国达成一种能源与金融的战略联合。第三,打开非美市场“出口”。今年我国对印度、俄罗斯、南非、巴西等新兴市场出口增长速度,均高于对欧、美、日的出口增长速度。最后,寻求海外并购“出口”。今年3月,吉利集团为“避开公司作为一家中国汽车生产商可能面临的贸易保护和汇兑风险”,在瑞典哥德堡与福特汽车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金融危机下,许多中国企业跃跃欲试,试图通过海外并购绕开贸易壁垒。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世界经济贸易研究部主任梁艳芬表示,内需和外需并不是对立的两个方面,在下一步转型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外需和内需两方面不能顾此失彼,而应该平稳协调发展。

  旁白

  面对着巨大的外贸障碍,中国正从内外两方面破墙。然而,拉动内需需要一个过程;而政治和经济利益交织的压力,也决定了中国对外破墙不会在短期内取得理想结果。对于即将到来的2011年,许多机构和经济专家的预测依然保守。贸易是全球共同利益增值不可缺少的途径,然而,在后危机时代,贸易却成为一些国家的玩偶。

  从贸易的本性来说,或许只有在全球经济重新进入景气期时,才能得以还原。而对中国来说,其它主要经济体对自由贸易态度的不确定性,增加了中国经济的不确定性,同时也增大了与其它经济体摩擦的概率。而要减少这种风险,只有减少经济对贸易的依赖度。实际上,这意味着中国依然必须从内部重组上来改变这一受迫格局。而作为“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2011年能否令这一重组的步伐加快,将决定包围在贸易领域上空的硝烟,是否还会弥漫。

  作者:徐岚